90年代台灣業餘棒球,最大的事件無非中華隊奪得奧運銀牌。媒體從80年代末說台灣是世界棒壇五強,到此改口進步了一名,叫「世界四強」。當時奧運尚未開放職業選手參與,各國都是業餘選手,那時常說古巴是準職業隊了,他們都以打棒球維生,但中華隊何嘗不是!92年奧運銀牌的中華隊,基本上就是後來俊國與時報鷹的合體,洲際杯、亞洲杯到奧運,長達一年多的培訓,說職業隊也不過份。
國手名單是:羅振榮、蔡明宏、林朝煌、古國謙、鍾宇政、黃文博、白昆弘、陳執信、張正憲、王光熙、黃忠義、張耀騰、林琨瀚、羅國璋、江泰權、陳威成、張文宗、廖敏雄、郭李建夫、吳思賢。
看這名單,我就很感慨!有半數在第一次職棒涉賭案「不見了」,如今留在職棒場上只新牛頭黃忠義。
關係奧運資格的91年亞洲杯四強循環決賽,先是靠張耀騰3分砲,以7:6逆轉勝南韓;對日本打到延長第10局1:2敗北。以亞軍取得巴隆納奧運棒球賽參賽資格。92年七月,奧運也順利躋身四強。對日本,郭李建夫完封勝,中華隊7安打, 2:0擊敗宿敵日本。但決賽被古巴打得潰不成軍,1:11大敗,古巴獲金牌,中華隊銀牌。精彩賽事,我以後在中華隊史再來細述。
全台灣幾乎籠罩在銀牌的驕傲和喜悅。但隨後國光獎章與獎金的分配,讓棒協與國手、教練鬧得很不愉快,銀牌國家隊出現裂痕。賽前國光體育獎章頒獎辦法,銀牌獎金550萬,奪金每人一千萬元,就不斷被提起,國手們都興致勃勃。也是因為高額獎金,才留得住國手繼續為中華隊效力,使這次比賽之外,充滿了「錢的誘惑與力量」。
回國後,某些國手對「捐」出部分金額給教練團的做法不滿,甚至寄出存証信函給棒協。銀牌光輝一下就煙消雲散,轉為「錢鬥」,講難聽點是「銅臭味」滿溢。錢扭曲了人性,「奧運精神」蕩然無存!
銀牌國手很快就各奔東西,當然沒繼續留在業餘,少數參加職棒選秀,多數在1993年成為鷹、熊的隊員。等於是中華隊一哄而散,中華隊陷入漫長的斷層期,92年奧運後,整個90年代中華隊毫無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。
那一面銀牌,無法真正代表台灣的棒球實力。93年澳洲伯斯亞洲杯,8:19提前七局結束輸南韓,2:8輸日本,對中國延長到11局才以6:4險勝;準決賽再以1:7輸南韓。唯一可安慰的是,童琮輝獲「長打王」、「打擊王」並入選明星一壘手,羅國璋入選明星遊擊手。94年亞運棒球賽,又以0:9輸南韓,當時棒協副秘書長林敏政指出,「中華隊的水準好像退後了15年」!
94年廣島亞運四強準決賽,3:13提前七局慘敗給日本。後來執行教練謝明勇被撤換,由徐生明接任。95年亞洲杯1:13提前七局輸日本。那些年中華隊總教練上一個換一個,耗費率超高!戰績還是教人失望。96年再換高英傑接棒,97年亞洲杯5:10輸日本。
98年曼谷亞運已開放職業球員參與,所謂「夢幻中華隊第一代」出爐:沈柏蒼、莊景賀、曹竣揚、劉義傳、吳俊良、許銘傑、郭李建夫(投手);蔡威廷、曾智偵、吳昭輝(捕手);王光輝、潘忠韋、黃忠義、馮勝賢、張泰山、鄭昌明、林琨瀚(內野);陳致遠、楊松弦、陳金鋒、黃煚隆、闕壯鎮(外野)。
不過,仍然照輸,被南韓以5:16七局提前結束;4:1輸日本。永遠的亞洲老三!這也是被罵最慘的一屆,「夢幻隊」讓人笑是「夢魘隊」。總教練高英傑說:「技不如人,到嘴的肉還是吃不到,也不用再多說什麼。」高教練從此不再加入中華隊教練團。
每次輸球後都一樣,檢討一堆,人人都可以講一大套。要不就是怪教練、怪球員,棒協怪職棒;或是培訓計劃執行不周,然後一下沒好投手,一下是國際賽經驗不足,接著又是內野手訓練不足等等。只在乎成績,從來沒人說,好好把基層棒球到職業及國家隊做通盤的檢討和通力改進,再換一百個教練和國手問題都一樣!今天也一樣啊!只怪球員被國外挖走,怪王建民搶走球迷關愛的眼神。但請問,對基層棒球的軟硬體建設,又做了什麼呢?90年代就這樣過了!
留言列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