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先就La new熊昨天所發的新聞稿來談,我仍以眉批的方式,表達我個人小小的見解。

La new的呼籲:

(前略)中華職棒已陷入生死存亡惡性循環的泥淖,如果大家認為職業運動的存在是沒有必要或繼續漠視,那中華職棒關門是遲早的問題,拖過明年也拖不過後年,因此在這裡呼籲全國各界重視這個問題,將其成為一個公共議題供大家討論成為公共政策。」


眉批:裡頭並沒有詳列「中華職棒已陷入生死存亡惡性循環的泥淖」的現象或原因是什麼?所以我沒法判斷La new球團的認定是否正確。但「中華職棒關門」或台灣職業運動存在的必要性問題,確實不該漠視。而La new熊在獲得總冠軍後,經營者沒有一味陷入勝利的歡慶滋味中,反倒抛出一個事關共同利益的議論,供社會評斷、思省、改進,這種胸襟是其他球團老闆前所未見的,值得球迷的肯定!

La New的看法:

三年前接手La new球隊的三個月後即看出,世界各國職棒都是大企業在經營,絕非目前台灣中型以下企業所能負擔(下略)。」

眉批台灣中小企業無力經營職業球團的看法,我想很多球迷或媒體記者也有同樣的觀感,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曾提過,若台灣前十大企業中,有五家願合作互惠或經營職棒球團,中華職棒格局才有新的願景。

問題是,為什麼諸如宏碁、台積電、國泰、台灣三星、華航等大企業,對職棒沒有興趣?我個人認為有三大因素:一是,企業主本身對棒球沒興趣,有的企業可能對高爾夫、籃球的意願較高,這強求不來:二,依現前台灣職棒市場是賠錢生意,又看不到遠景,在商言商,要大企業投資一項沒前途的事業,實在說不過去!第三,台灣職棒壞事傳千里,好消息兩天就沒了,對重視品牌形象和信譽的企業,是一大傷害,即使有意願投入,也因此畏縮不前。

「(前略)建議立委諸公立法「租稅獎勵」讓大企業有足夠的經濟誘因願意接手職業運動(用道德訴求無用),相信棒球運動可以從此蓬勃發展球迷所要求的二軍、主客制、FA、深耕基層棒球等等...均可迎刃而解,La new願意讓位給大企業。」

眉批:「租稅獎勵」按經濟部投資業務處「中華民國招商網」的解釋:「租稅優惠措施一直是經濟部作為政府扶植產業發展、鼓勵企業投資的主要政策工具,藉此鼓勵廠商進行研究發展、自動化和人才培訓等,歷來已扶植不少新興產業發展或協助許多傳統產業轉型,對於促進台灣產業、技術之升級有其不可忽視的貢獻。

那麼台灣職棒產業是適用的,不一定如體委會副主委陳雨鑫所擔憂的,有稅基的問題。台灣稅基的問題,是稅制改革要面對的,否則經濟部就不需要設「租稅獎勵」;而且現今政府鼓勵娛樂、休閒、觀光等「軟經濟」與創意產業的開發,職棒都符合這些條件。

不過「租稅獎勵」只是誘因,並無法解決職棒市場的開拓與醜聞對職棒的傷害,「租稅獎勵」是該做,但如何活絡市場機制與杜絕「職棒放水」等兩大難題,都是職棒球團與政府的當務之急。

而大企業參與職棒產業的經營,就能讓「二軍、主客制、FA、深耕基層棒球等等...均可迎刃而解」。這種想法過度樂觀。中信不是大企業嗎?然而上述制度的改革又做得怎樣呢?當然,制度與大環境的革新不是少數球團可以辦得到的,誠如劉保佑老闆說的:「人家問我中華職棒怎麼進步,我說6隊都想要進步的時候,它就進步了!」

而關於媒體記者引述劉老闆的談話,如果沒有扭曲或斷章取義,我也想說一下自己的意見。

「贏球,怕好手被挖走,輸球,鐵定又被球迷罵,唉,真是可悲啊。」(2006/10/27民生報)

眉批在全球化的時代,好手被挖走對邊陲國家是一大傷害,但並非沒有防範或彌補的方法,比如日本的「入札制度」就是我們可以參考的。今天台灣球員都很少有人是複式合約,大都是一年一簽,牛隊甚至半年調薪一次,更沒有自由球員制,如何約束球員不往更好的舞台發展呢?

輸球沒有不被罵的,美日職棒也一樣,劉老闆其實不必太介意。問題是,球迷罵得有沒有道理?罵得有道理反而是一種助力,而球隊也能根據缺失改善,那麼更能得到球迷的護持。真正可悲的是,忠言逆耳、剛愎自用!而且以獅熊這一系列總冠軍賽的內容和拼戰精神,獅輸了,我們並沒有看到獅迷對獅隊的謾罵,反倒更忠心的相隨!

「洋基封王後的場次,仍然一票難求。」劉保佑喜歡上網瀏覽球迷的留言,但不同意球迷「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,做出沒建設性的批評。」「尤其球迷不該干涉球團人事權。」(2006/10/27 聯合報)。「要支持棒球就進場,」劉保佑說:「不要到了球場問外野免費票在哪拿。」(同一天蘋果日報)

眉批:球迷看球心態大都存留在看輸贏,才造成季冠軍揭曉入場意願就低,這表示棒球文化還停留在「奪標」的觀念,缺乏純欣賞和休閒的層次,而這也和台灣職棒經營還不到「娛樂」的階段有關。經營者太抱怨消費者與政府的不是,而沒多反省經營面的缺點,並不是好現象。而球團人事權,球迷是沒有干涉的權利,但議論、評斷是球迷的言論自由,也是忠心球迷的義務,老闆不能只要求消費,而消費者沒抱怨的權利,如果這樣,大聯盟哪來紅襪的「貝比魯斯魔咒」?何況這也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,甚至是投入職棒的樂趣之一。劉老闆這個說法,太過於「資本家沙文心態」!

「我們的加油棒,敲兩年不會壞,冰淇淋賣50元被嫌貴。」(2006/10/27聯合報)

眉批那就別賣膠塑的加油棒,像大聯盟那樣賣手帕噪音小又不污染。球場的飲料如果多數球迷覺得太貴,就有需要調整,畢竟台灣職棒主要消費者是學生族群,除非職棒真正變成全民的休閒娛樂,或者必須讓消費者認為值得,那麼球賽內容是關鍵,加上球場美觀與舒適度、周邊貼心的服務等等效益加乘,否則連進場意願都沒有,還有冰淇淋可賣嗎?

「我是希望會長的權力可以擴大,像美國的職棒聯盟 會長的權利可以拿出來,那這樣呢,我們6隊願意聽他的 聽會長的」(取自米果at 20061026 23:12

眉批:這只是聯盟制度改革的一小步,也是一大步。此外,會長的中立色角與專業能力是不可缺的!然而領隊會議或老闆會議的權限,以及總教練會議對比賽、技術的決策權,甚至球員工會對資方的制衡或輔助,也是必要的。但總的來講,是要有周延的制度修訂,那麼才是台灣職棒跨出革新步伐的開端。

※附註:(我之所以大都引用聯合報系的報導,並非我個人偏愛,而是他們新聞引述較多劉老闆的話,並且「」起來,不像別的報紙夾在新聞敘述裡那麼容易失真,為了誠信起見,都取自「」起來的話語,在此聲明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yyao12345 的頭像
    andyyao12345

    中職加油!!台灣棒球加油!!

    andyyao123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